濱湖&連云:湖海同心 灣港共情
- 時間:2025-03-21 10:37 來源:無錫濱湖發布 閱讀次數: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
當泰伯率眾奔徙太湖之濱,在粼粼波光中播撒中原文明的種子;當始皇帝的旌旗漫卷連云之巔,于海天相接處開啟東方海上之門——水的基因便深深鐫刻在無錫與連云港的血脈之中。
江南腹地、太湖之濱,自然與先民的選擇,造就如今濱湖山水繞城湖灣入城的太湖佳絕處;
中國東部沿海,落日余暉傾瀉而下后注進萬頃碧波,霓虹閃爍處是連云港港這一江蘇最大港口。
無錫市濱湖區與連云港市連云區,如兩顆明珠在江蘇兩端相互吸引,寫下濱水之地守望相助的新故事。
故事起筆于2022年5月,濱湖區和連云區正式建立南北結對幫扶合作關系。濱湖的湖灣基因與連云的海洋稟賦深度融合,三年光陰荏苒,這對“湖海CP”攜手繪制的不只是產業協作的經緯線,更在數字經濟與海洋經濟的交響中,續寫著新的傳奇。
從太湖實驗室的科研星火到國際樞紐港的智慧升級,從蠡湖生態治理經驗到藍色海灣整治實踐,水的智慧正在雙城互動中激蕩出創新的漣漪。
從大湖到深海 科技與產業攜手講好江蘇的故事
鐵軌和船錨重疊,列車與吊機并行,在連云港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的東方起點,這座港口發出的國際貨運班列絡繹不絕、網絡愈發織密,萬億級石化基地正快速崛起于黃海之濱。
軌道繁忙,汽笛轟鳴。中歐班列的火車滿載著貨物,從碧藍的大海之濱駛向世界各地,車輪滾滾卻未留下些許煙塵。港口絕美的環境,得益于濱湖科技工作者的巧思。
擁有前沿技術的無錫九方科技有限公司是濱湖區一家根植于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由清華大學持股地專注于大氣、海洋預報與商業氣象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獨立自主研發產品覆蓋精細化氣象預報、遠洋航運、新能源等多個領域。2023年11月,九方科技與連云港港口集團簽訂《連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一臺顆粒物激光雷達采購項目合同》,有效協助港口集團明確了港區粉塵的來源,能夠精準定位、甄別起塵情況,為港口集團的環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僅于此,專業的前沿技術同樣適配繁忙的港運業務,九方科技和港口集團計劃依托超算平臺和海洋觀探測網絡,有效匯聚各類海洋環境數據,構建遠洋航運氣象導航系統,賦能“藍色增長極”的東方大港航線不斷拓展,交織成連接世界的海運網絡。
在從連云港出航的大小船舶中,一艘駛向遙遠南極的捕撈船格外令人矚目,她就是江蘇深藍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的國內首艘、國際先進水平的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深藍”號。這艘以“海上糧倉”南極磷蝦為目標的專業船只,實現了江蘇遠洋捕撈“從無到有”零的突破。
3月13日,九方科技與深藍漁業簽訂遠洋航運精準氣象導航服務戰略協議,將依托精準算法預測窗口期,為“深藍”號提供氣象支撐,預計可為其控制減少15%左右的運營成本。從“望洋觀海”到“深海掘金”,這條產業鏈背后是濱湖和連云南北協作的科技支撐。
在兩地攜手共進的路程中,濱湖科創貢獻遠不止于此。猶記一句“升帆咯!”,那是春晚舞臺上,“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葉聰喊響的號聲。在海洋深潛領域的絕對優勢,讓濱湖的科研基因與連云的海域資源就此碰撞,“創智”號試驗船應運而生。這艘海上“移動實驗室”由位于濱湖的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和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共同研制,該船采用全電力推進形式,配置風力助推轉子、氣層減阻、低阻力涂層等多種創新節能裝置和技術,實現了“洞、池、湖、海”四大應用場景的全覆蓋,是游弋在深海之上的我國船舶前沿技術驗證平臺。
“深藍”或是“創智”,無不體現著濱湖、連云兩地攜手打造科創平臺、實現產業突圍的生動縮影。
作為江蘇省為數不多擁有豐富科創資源的區域,濱湖區根據連云區產業特色,充分發揮產業強大和科創資源集聚等優勢,定期開展項目、技術、金融等交流對接,加速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一大批創新成果得到落地應用——
“在南北結對幫扶中,客戶由點及面,讓我們更好地開拓連云港的市場。”無錫市太湖防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嘉東介紹。連云港華樂合金熱軋車間里,過濾罐外身應用的是濱湖企業無錫市太湖防腐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防腐油漆,防腐時效比原來提高了整整一倍。目前,太湖防腐正在規劃連云工程檢維中心,未來可大大賦能連云新能源、化工等產業發展。
兩地在廣袤海域里科創向前,也在微觀產業中摩拳擦掌。濱湖區作為無錫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先行區,將產業優勢投入集孵化、投資于一體的科技創新孵化中心——連云區悟空科創中心,引進各類社會資本,共同打造針對初創型企業的“鴻鵠計劃”,成功吸引并孵化29家科技企業的創新苗圃,在南北協作的土壤中培育出治芯電子與華睿芯微電子的“雙星傳奇”。當濱湖的產業高度遇見連云的轉型力度,一塊“芯”作為節點深度綁定連云與濱湖的產業合作。
2024年,濱湖、連云兩地省級園區簽訂了“飛地”經濟戰略合作協議。由連云開發區和蠡園開發區共建的錫連飛地經濟合作產業園,正用“濱湖研發+連云制造”“濱湖總部+連云基地”的模式,破解南北產業協作的成本與空間困局。“五座廠房,加起來近三萬平方米空間,這里除了載體的優惠,還有土地、能源、物流等要素成本的獨特優勢。”掛職連云區黨組成員、連云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費小明介紹。
雙方在構建利益共同體,龍頭企業聯合培育以及先進產業集群共建等長遠合作模式上進行了探索,通過創新利益分享機制,成立聯動專班服務,精準對接濱湖企業。
這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機制,讓南北合作從“單項輸血”轉向“共同造血”,同時也讓濱湖企業產業延伸有保障,政策享受有疊加,總部發展更穩定。
從網紅到長紅 湖風與海風吹拂過每顆跳躍的心
山水繞城、湖灣入城是濱湖的生態結構,以山為伴、與海同行是連云的自然稟賦。守望豐富的自然資源,增強吸引力、提升關注度,是區域發展需要深度探索的課題。
當2025年總臺春晚、元宵晚會的聚光燈對準無錫,獨具特色的濱湖勝景呈現在鏡頭中;一部運河兒女故事的年代劇《北上》上映,江南的文脈綿長向全國觀眾映照出濱湖的時代面孔。春晚之后熱度不減,是濱湖區不斷打造新場景、用心將“網紅”到“長紅”的生動實踐。
每一次出圈的秘訣,濱湖均與傾囊相授。
結對3年來,濱湖、連云兩地在文旅領域的合作持續向縱深推進。湖灣和黃海攜手共建,不斷創新合作模式,通過構建“品牌、產品、服務、營銷、創新”五位一體的文旅供給體系,深化文旅領域合作,變流量為旅游增量,不斷提升兩地文旅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
沿著“全國美麗鄉村路”——大桅尖路蜿蜒回環,我們可以盡情眺望領略山海相依的絕美風光,觀賞山、海、島、港、城的華美景象。宿城街道位于連云區東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不僅是連云港山水風光“海古神幽”四大亮點中“幽”的代表,更是人們心中世外桃源的現實寫照。
地處蠡湖最美處的濱湖區蠡湖街道與擁有豐富文旅資源的連云區宿城街道因南北結緣,聚焦文商旅融合發展,借鑒濱湖“全域旅游”特色,為宿城街道打造“山海圣徑”農路品牌之大桅尖路線提供有效經驗和技術指導,年接待游客突破2.5萬人次;兩地合作共建的大桅尖路暢通后,海上云臺山、連云老街等連云景區旅游人數同比增長超過50%,沿線鄉村民宿和茶莊、葛根粉、野生板栗、云霧茶等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這條致富路也成了“江蘇省最美小康路”。
從櫻花如海到海上海云臺 文旅與民生架起400公里的橋
眼下的無錫正是最美的時節,而連云亦有全省最美的山海景觀。文旅合作、民生結對讓兩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太湖的溫婉擁抱黃海的澎湃,跨越山海的創新接力,為新一輪的區域協調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濱湖、連云建立南北結對幫扶合作關系以來,兩地始終注重鄉村振興實效,以道路建設等項目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并創新推出“設施建設+產業帶動”的幫扶模式。
仍以蠡湖和宿城為例,蠡湖街道運用“流域治理”經驗,協助宿城街道在半年時間內攻克蘋果園片區黑臭水體難題;聯合打造“大竹園尋茶問源”項目,使廢棄茶廠變身網紅打卡地;借力蠡湖“生活有花頭”夜間經濟品牌,開設宿城特色產品專館,推動宿城特色農產品葛根、紫菜等走進長三角市場,農產品年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5%。蠡湖街道辦事處主任賈晟表示,將繼續做好文旅康養、農業等領域合作,豐富合作內容、提升合作層次,打造更多務實高效的“小而美”合作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3月13日,蠡湖街道相關負責人向位于全省海拔最高處的書屋捐出價值五萬元的圖書,書香自此縈繞在海上云臺之巔……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新要求、新任務,濱湖、連云兩地將用更強的舉措全力以赴做好南北結對幫扶的各項工作,在推動消費協作上,擴大連云特色農產品在無錫的銷售規模,既能豐富無錫市民的“菜籃子”,也能幫助連云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在教育領域,濱湖連云持續深化“雙向行動”,一方面,濱湖區赴連云區開展交流互訪,開展專家教師送教講座活動;另一方面,連云區組織優秀教師前來濱湖對口學校進行掛職跟崗。在促進人力資源領域合作上,濱湖、連云建立了勞動力資源常態化對接共享機制,強化勞動力供需跨區域精準對接。在衛健領域幫扶合作上,今年2月,位于濱湖區的無錫市第九人民醫院與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就共建連云港市手外傷救治中心達成協議,內容涉及共建手外科聯合病房、安排專家指導手術開展、設立名醫工作室、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等,持續助力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提升特色專科實力。
在三年時光的留白處,太湖的晨霧與黃海的暮靄已成畫卷。湖灣的一千次日升月落中,丈量著數字浪潮的奔涌向前;連云的港口在三百次潮漲潮退里,書寫著遠渡重洋的壯志豪情。
好比爆火的《黑神話·悟空》為兩地帶來發展的啟示:花果山的靈石在連云蘇醒,蠡湖之畔的影都算力矩陣正為齊天大圣注入數字精魂。映照著濱湖與連云加速構建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合作橋梁,讓雙方產業在長三角的天空書寫著“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現代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