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14253113/2016-00005 | 分 類 | 其他 /決議 |
發布機構 | 連云區 | 發文日期 | 2016-05-02 |
標 題 | 連云港市連云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文 號 | 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2015年,連云區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素瓶頸制約加劇帶來的多重考驗,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倡議,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產業強區戰略,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定健康的態勢。 | ||
時 效 | 有效 |
連云港市連云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連云港市連云區
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連云港市連云區統計局
二〇一六年三月
2015年,連云區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素瓶頸制約加劇帶來的多重考驗,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倡議,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產業強區戰略,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定健康的態勢。
一、綜合
綜合實力持續提升。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54億元,增長11.0%。GDP內部結構不斷優化,三產對GDP拉動持續增大,一產、二產占比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45.28億元,同比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66.26億元,同比增長13.0%。全區經濟結構由2014年4.4:40.8:54.8調整為4.4:38.8:56.8,一產占比和去年持平,二產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個百分點,三產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個百分點。
各項改革不斷深入。加快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組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審批、行政權力等五張清單,削減區級行政審批事項98項,全面實行一證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完善部門預算和政府采購制度,加強政府工程預算、合同及結算審核。嚴格落實營改增和小微企業免稅、出口退稅等政策,減輕企業負擔6.7億元。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出臺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有效降低債務風險。促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出臺國有企業重大事項管理辦法,拓展多元化經營。
二、農業
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特色農業穩步發展。2015年,全區穩步推進特色農業發展,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8.7億元,其中漁業產值7.6億元。海洋漁業健康發展,全區紫菜養殖面積12萬畝,鮮菜產量3.8萬噸,紫菜加工企業達90家,一次加工產量10億張,加工產值約2.9億元,全區紫菜產量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海珍品長勢良好,投放60個沉浮式海參養殖網箱和8000余萬尾鮑魚苗。建設完成2014年度3個省級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申報4個2015年度省級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農村綜合改革扎實推進,新增工商注冊登記家庭農場1個、茶葉合作社1個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3個。加強海洋生態建設,完成連島、竹島整治修復與保護。高公島一級漁港開港運營,連島中心漁港完成前期審批工作。
三、工業和建筑業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擴量提質。2015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4.43億元,同比增長1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36億元,同比增長12%。主導產業發展形勢較好,鹽化油化、金屬材料兩大產業實現產值80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的70%,對全區工業經濟起到有力支撐作用。骨干企業培育成效明顯,2家企業產值過10億元,其中華樂合金年產值達38億元。新增長點再添新活力,華樂合金、豐益精細化學、豐益特種化學、三吉利化工、利海化工、亨鑫鉻鐵等6家企業列入市級監控新增長點。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3個,完成技改投資11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5%;新增企業技術中心2家,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榮獲省級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2家。
建筑業生產保持平穩態勢。2015年,全區實現建筑業增加值7.24億元,同比增長1.8%。17家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共實現建筑業施工產值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4%。竣工產值21.54億元,比上年下降7.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200.63萬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84.24萬平方米;期末從業人員達10621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32.9億元,較上年增長13.4%。其中一產投資0.87億元,二產投資41億,三產投資191.03億元。三產投資對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撐作用明顯,增長10.8%,占全區總投資的82.0%。
房地產開發市場穩中有降。全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7.05億元,較上年增長13.5%。全年房地產投資完成9.0億元,較上年下降9.1%;房屋施工面積155.75萬平方米,較上年下降16.9%;其中住宅面積99.36萬平方米,較上年下降15.4%;竣工房屋面積完成29.3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10.2%。
五、城市建設
深入推動港產城融合,城市功能日益提升。2015年,全區深入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加快提升。積極服務港口、核電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協調推進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組織物流園建設。城鄉路網日趨完善,板宿路、云門路竣工通車;市區景區互通連接線(云宿路)工程開工建設;協調推進北疏港通道全線貫通。雨污水工程和溝澗整治穩步推進,鋪設完成五羊路、萬福路等污水管網2.8公里,街道污水處理站建設加快推進;棠梨澗、石門澗等11條澗溝硬化出新。完成收購保障性住房119套,整治危舊房屋約1.95萬平方米;積極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新增物業管理面積56萬平方米。市容環境顯著改善,完成平山路、大港路等道路沿線整治出新工程,完成棲霞路、小北街環境綜合整治。
打造綠色宜居城市,生態建設成效明顯。2015年,采用因地制綠、見縫插綠方式,全區共實施公園廣場、道路綠化、社會綠化、景區綠化等四大類13項綠化工程,綠化面積達30萬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8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39.3%。完成板宿路、連島環島路景觀改造工程。園區整治取得新成果,板橋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工程投入運營;利海化工、豐益精細化學等重點排污企業污水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并通過驗收。淘汰燃煤鍋爐20臺,對200家餐飲企業實施油煙整治,夏秋秸稈禁燒實現零火點。板橋、宿城、高公島通過國家生態街道省級技術評估。
六、服務業、國內貿易與旅游
鼓勵服務業新業態,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2015年,全區著力培育新興服務業,拓展服務業發展新空間。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委托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編制完成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申報工作。在海關、國檢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首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京東母嬰體驗店和歐美澳精品館開業。旅游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扎實開展旅游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旅游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全年接待游客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連島景區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進,游客綜合服務中心、恐龍園建成;海上云臺山景區法起文化園國慶開園,二桅尖候車點完成擴建并投入使用;連云老街至二桅尖游步道工程一標段棧道基本完工。成功舉辦連云港之夏等節慶活動,全年接待游客8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0.06億元。商貿服務業顯著提升,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59億元,同比增長12.2%。樓宇經濟、商務會展等新興服務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6.26億元,增長13.0 %。
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區共新設企業410戶,新增注冊資本161.37億元;新設個體工商戶1186戶,資金總額1.29億元。目前,全區累計注冊企業4243戶,注冊資本771.81億元;個體工商戶累計7744戶,資金總額5.05億元。
七、對外經濟
對外開放成效顯著。2015年組織參加連云港市(韓國)招商活動,參加在廣州舉辦的第11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分別在寧波、義烏、溫州、臺州開展了浙江招商月活動,在蘇州、北京開展招商懇談活動。順利完成第二屆連博會招展招商工作。參加連博會中外名企港城行投資合作推介會簽約項目2個,分別為總投資10億元的高端數控裝備跨境電商產業園項目和總投資3億元的燃油倉儲配送物流項目。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523萬美元,增長30.4%。全年簽約項目30個,總投資41億元。全區已經完成了對海棠路、院前、桃林、西連島、宿城、棠梨、西墅花園等7個菜市場的升級改造,總改造面積2.4萬平方米,投入資金約2200萬元,通過市級驗收。
八、財政
財政收支平衡。2015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8億元,同比增長6.2%。稅收收入12.50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4.6%。從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12.50億元,增長6.9%;非稅收入2.3億元,增長3.6%。從稅種看,增值稅15235萬元,增長11.1%,占全部稅收的12.2%;營業稅61265萬元,下降4.0%,占全部稅收的49%;企業所得稅10680萬元,下降1.5%,占全部稅收的8.5%。2015年公共預算支出11.96億元,下降9.3%;基金支出2.74億元,下降41.2%。在公共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001萬元,下降26.1%;教育支出28340萬元,增長7.2%;科學技術支出3139萬元,增長2.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949萬元,增長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821萬元,增長23.0%;醫療衛生和節能環保支出分別為3603萬元和3231萬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4597萬元,下降28.5%;農林水事務支出10628萬元,增長1.6%;交通運輸支出3566萬元,下降60.6%;其他支出23773萬元,增長8.0%。
九、社會事業
扎實推進惠民實事,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5年,全區按照年初確立的十大民生工程50件惠民實事,積極開展各項惠民工程。實現便民服務標準化建設,四個不出村建成率及運行率均達100%。市政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完成海棠南路、大巷南路、福利院路等30余條便民道路維修改造,維修人行道2300平方米,新裝路燈395盞。宿城自來水主管道建成;擴大管道燃氣覆蓋范圍,鋪設燃氣管道2公里。
社會治理不斷加強。以平安連云、法治連云、過硬隊伍建設為載體,創新思路、積極作為,組織、協調、動員各方力量,全面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法治建設各項措施的落實。制定了《2015年綜治和平安連云建設工作要點》、《2015年法治連云建設要點》、《全區推進綜治工作信息系統建設的實施方案》、《關于全面推進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社會矛盾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建設實施意見》、《關于深入推進平安連云建設的意見》、《中共連云區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依法治區工作的意見》、《關于在全區推進法治創建通報工作制度(實行)的實施意見》、《法治連云建設指標體系(試行)》等文件。組織開展了掃黑除惡、百日打防行動、涉毒、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等專項整治行動。堅持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是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平安連云的理念。啟動天眼工程,新建更換監控設備214處,技防能力進一步提升。積極落實《全市社會矛盾多元融合調處機制建設實施意見》,在矛盾糾紛較為多發的公安、醫療、旅游、消費等領域,建立調解室并派駐專職調解員。2015年,相繼榮獲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度平安縣(市、區)、全省法治建設示范縣(市、區)、 2012-2014年度省平安鐵路示范縣(市、區)等榮譽稱號。
積極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2015年全區共組織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復審1家,申報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個、省科技計劃項目5個、省雙創計劃人才項目10個、省高品8個,組織企業申報省研究生工作站5個,蘇科貸項目3個,市級科技項目10個,組織2家企業參加省創業大賽,5家企業申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8個市科技進步獎,14家企業申領科技創新券額度135萬元,已兌現申領創新券資金近30萬元。其中利思特、吉必盛、核電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國鑫食用菌通過國家高企復審;利思特、駿都生物申報的省研究生工作站獲得公示;牧洋水產、東堡漁業、海浪水產養殖申報的省蘇北專項(富民強縣)項目獲得立項,并獲得省扶持資金140萬元,港口通信、吉必盛等8家企業申報的市級科技項目獲得立項,并獲扶持資金122萬元;港口通信與淮工、麗港稀土與東南大學申報雙創計劃科技副總類人才項目已獲得立項,并獲得人才項目資金30萬元。全區專利申請量達874件,發明和新型授權量達132件,專利申請的量與質較去年有大幅度提升。
教育文化成績顯著。教育重點工程有序推進,板橋小學和連島小學交付使用,連云新城中學基本建成。全區共有中、小學和幼兒園45所,其中普通中學6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14所、幼兒園24所。在校學生數20599人,其中學前教育4697人、小學9689人、中學4673人、職業教育1540人。小學學生鞏固率、畢業率、升學率均達100%,初中階段入學率100%、鞏固率均為100%。教學條件大為改善,全區各類學校占地面積70.77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31.65萬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面積20.44萬平方米,計算機(教學用機)2292臺,紙質圖書藏量59.25萬冊。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全區實有教師1578人,其中大學專科學歷以上教師1530人,占全部教師的比重為96.95%;中小學中高級職稱教師達1070人。
成人教育成果突出。全區擁有社區教育中心校8所,民辦教育19所。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穩步發展,全年參加自學考試學歷教育考試527人,非學歷考試報名人數2386人,取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人數22人。
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硬件配備水平明顯提高,完成濱海衛生中心提升改造,云山社區衛生中心建成遠程診療系統。全區擁有省級衛生街道2個,衛生鎮村18個。一級以上公辦醫療衛生機構12個(不含省、市直屬機構),其中衛生監督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中心1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其中海州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尚未投入使用),衛生技術人員190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年診療約18.12萬人次。2015年全區計劃生育率為98.4%,女性晚婚率83.48%,累計采取節育措施的人數20669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區域人口規模繼續擴大。隨著城區規模的擴大,開發建議和經濟的發展的加快,全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末,全區(含徐圩新區)戶籍人口176880人,口徑較上年末減少181人,下降0.1%。不含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全區戶籍人口133470人,同口徑較上年末凈增161人,增長0.12%。全年戶籍人口(不含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出生率(含往年出生補報)12‰,死亡率5.38‰,自然增長率為6.6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區城鎮住戶人均可支配收入37873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21057元,增長12%。
社會保障和福利事業日趨完善。就業工作成效明顯,全區新增城鎮就業5836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047人,基礎養老金發放率達100%;城鎮居民醫保覆蓋率達100%;實現城鄉低保并軌,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490元。廣泛開展扶貧濟困和社會救助活動,發放各類救濟救助金829.01萬元。其中:城市低保發放464.5萬元;2015年共資助城鄉居民(職工)參保參合資助參加城鄉醫療救助參合參保1243人,累計資金支出17.8萬元;住院救助148人次,救助支出19.37萬元;自然災害救助13萬元;城市三無人員供養15.4萬元;社會救助其他17.1萬元;兒童福利5.8萬元;老人福利203.1萬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982人,較上年增加101人,月保障標準為490元。
注:1、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統計數據以《連云區統計年鑒》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