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欧美 在线 中文日韩二区,免费A∨中文高清乱码专区,无码m毛片一区二区COM,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PPT

當前位置:首頁 >> 機構信息
索 引 號 01425814-1/2019-00934 分 類 其他/其他 / 通知
發布機構 市信息中心 發文日期 2019-10-17
標 題 高公島街道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文 號 連高辦發 〔2019〕26號 主 題 詞
內容概述
時 效 有效

高公島街道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高公島街道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認真做好2019年全街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江蘇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江蘇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連云港市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連云區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法規和文件要求,結合我街道地質災害現狀,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科學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針,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個環節,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為核心,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能力,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全面提高我街道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二)基本原則。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明確各村、社區的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做到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運用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等多種手段,有效規避災害風險;堅持專群結合、群測群防,充分發揮專業監測機構作用,緊緊依靠廣大基層群眾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誰引發、誰治理,對工程建設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明確防災責任單位,切實落實防范治理責任。

(三)工作目標。積極創建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街道;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評價精度進一步調高,地質災害隱患點得到全面監控;積極開展專群結合的監測預警,災情、險情得到及時監控和有效處置;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造成直接威脅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分期治理;應急處置能力和基層防災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全街道地質災害現狀

我街道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是滑坡、危巖崩塌及工程建設引發的各種地質災害,其時空分布與地質環境和氣候條件關系極為密切,強降雨、不合理工程活動是引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在空間上,滑坡、崩塌等突發地質災害危害嚴重,主要分布在我街道黃窩村,分布范圍相對集中;在時間上,滑坡、崩塌等突發地質災害主要集中發生在6-9月的雨季。

三、2019年地質災害威脅對象與范圍

截至2019年3月,全街道共存在滑坡、崩塌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3處。其中,黃窩村一組夏紹惠戶、二組張林堂戶、二組劉連友戶、三組金立貴戶、三組劉正枝戶,直接受威脅人口20余人,直接受威脅財產200余萬元,以及連高公路擴建沿線。

四、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任務

(一)重點防治地區。我街道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地區為:黃窩村隱患點,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為主。這些地區在汛前要重點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巡查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群測群防責任制,將監測、預防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二)重點防范期。根據我街道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生規律和特點,區域降雨特點、趨勢和歷年地質災害調查、監測、發展情況分析,我街道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6-9月份。各村、社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及時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確保安全度汛。在汛期前要對各種隱患及防范措施進行全面檢查,加強監測,設立警示標志。遇到險情要及時組織危險區居民和財產轉移,避免人員傷亡,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治工作責任。各村、社區主要負責人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要逐級建立和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并作為重要指標。要堅持科學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針,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個環節,進一步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認真落實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及省市區的各項規定,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積極籌措資金,加大防治投入力度。各村、社區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防治經費重點用于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勘查與工程治理、搬遷避讓、裝備與管理能力建設。因工程建設等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治理費用,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負責。各村、社區財政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情況將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考核和申報財政資金扶持項目的重要依據。

  (三)突出重點,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村、社區要認真落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度。在重點防范期內,組織人員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構造復雜的居民點、旅游景區、重要工程等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要組織經常性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巡回檢查,及時掌握隱患點發展變化情況,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隱患點,要逐點落實監測責任主體和監測責任人員,并配備簡便實用的監測預警預報設備和工具。

(四)完善預案,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各村、社區要進一步完善本轄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逐點制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方案,逐人逐戶發放防災責任卡或防災明白卡。有條件的村、社區應針對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應急避險演練,特別是要開展以受威脅群眾為對象的應急演練,讓群眾了解掌握預警信號和逃生路線,確保遇險時人員能有序快速撤離,提高受威脅群眾的臨災避險能力。各村、社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人員,配備必要的交通、通信和專業設備,形成高效的應急工作機制。要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準備工作,一旦出現險情或災情,要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各村、社區要認真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國土所備案。

(五)堅持部門聯動,協同應對突發地質災害。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工作;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實施。各部門之間要加強信息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