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581323/2021-00030 | 分 類 | 科技、教育/教育 / 通知 |
發布機構 | 教育局 | 發文日期 | 2021-05-14 |
標 題 | 連云區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五項管理”工作的通知 | ||
文 號 | 連區教〔2021〕62號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為貫徹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管理、睡眠管理、手機管理、讀物管理、體質管理(以下簡稱“五項管理”)等工作的有關通知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現就進一步做好連云區中小學“五項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 ||
時 效 | 有效 |
連云區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五項管理”工作的通知
大港中專,各中小學,局機關各科室:
為貫徹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管理、睡眠管理、手機管理、讀物管理、體質管理(以下簡稱“五項管理”)等工作的有關通知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現就進一步做好連云區中小學“五項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育人方式改革,遵循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以“小切口”推動“大改革”,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校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生活方式。
二、工作原則
1.堅持目標導向與評價導向相結合。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正確的教育發展方向,促進學生與學校健康發展。
2.堅持主體統籌與協同合作相結合。明確教育主體責任,從學校管理、家庭教育指導、督導考核、家校社協同等入手,協同推進,落實“五項管理”要求,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3.堅持分類指導與精準施策相結合。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科學指導學生、家長、學校做好“五項管理”相關工作,提高工作精細化水平。
三、重點任務清單
1.提高思想認識,做好教育引導。做好“五項管理”工作關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利于推進學校育人方式變革工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各學校要用好“三會四平臺一封信”,即“三會”指家長會、學生會、教職工會,“四平臺”指班團隊會、國旗下講話、家委會、家長學校,“一封信”指給家長一封信,多層次多角度宣講“五項管理”規定、宣傳科學教育理念,大力營造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
2.建立聯動機制,提升管理水平。對標“五項管理”要求,學校要形成本校實施方案,制定校本化實施辦法,形成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學校要深化全員培訓,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具體推進“五項管理”落地。學校要積極作為,穩步推進工作落地見效。
3.開展專項督導,強化整改落實。開展“五項管理”督查工作,以推門聽課、查閱臺賬、調查問卷、教師訪談、學生座談、家長訪談等方式實地調研學校,及時反饋督查結果,并督促中小學校及時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及時進行通報,追究相關負責人責任。
四、具體要求
(一)加強作業管理
1.加大管理力度。學校要建立健全作業管理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科學設計作業、合理布置作業、統籌作業總量、有效評改反饋等全過程管理,進一步加強作業與備課、上課、評價等教學環節的系統性設計。
2.嚴控作業總量。按照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中小學作業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確保作業總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全學段嚴格落實20:30后學生作業、學習不接觸電子屏幕。
3.開展作業研究。基于課程標準及其他有關課程指導意見,學校、教師要深刻理解作業設計的重要作用與基本規律,科學設計符合新時代育人要求、體現學校特點、適合學生實際的作業,堅持新知識“零起點”教學,按照學情和學習內容布置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和探究性作業,凸顯德育實效、促進思維發展、提升體質健康、強化美育熏陶、培養勞動習慣,確保作業難度水平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心理相當且體量適當。
4.實施動態調整。引導家長督促學生按時就寢,對超過就寢時間仍未能完成的作業或對確因作業量大或能力限制而造成限定時間內未完成作業的,由家長簽字確認后,可選擇性完成作業或緩交作業。對于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要認真分析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教育管理和個別化輔導。必要時可以調整作業的內容和作業量,避免學生回家后因作業時間過長而擠占正常睡眠時間。
5.強化指導評價。教師可以利用自習課或延時服務時間,對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扶,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給予指導;不斷提升集體講評、個別面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作業評改、反饋的育人功能。學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化實施方案,明確作業管理細則和評價標準,加強對作業的過程性監控,負責把關各學科作業布置的數量和質量,關注各學科作業量的均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改進,做好家庭教育指導。
(二)加強睡眠管理
1.明確學生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達到10小時,初中生每天睡眠時間達到9小時,高中生每天睡眠時間達到8小時;小學生就寢時間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寄宿制學校要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確保學生達到規定的睡眠時間要求(有住校生的非寄宿制學校應保證住校學生達到規定的睡眠時間要求)。家校協同合作保障學生充足睡眠時間,培養健康睡眠習慣。
2.規范學校時間管理。學校要結合實際,合理制定作息時間,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教育教學活動,對于個別因家庭特殊情況提前到校的學生,學校應提前開門、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倡導中小學校妥善安排午休,加強午間管理,午休時間一般不少于30分鐘,具體形式可以由學校結合實際探索實施。
3.加強睡眠管理宣講。借助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主題班會等,做好學生指導和家庭教育指導,督促家長保證學生按時就寢,指導家長提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意識和能力,賦能家長學會處理孩子電子產品和網絡使用等問題,引導家長為學生健康睡眠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廣泛開展睡眠管理主題宣傳活動。
4.強化睡眠監測督導。學校要高度重視做好中小學生睡眠管理與指導工作,每學期開展不少于三次學生睡眠監測,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睡眠監測,將學生睡眠狀況納入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形成針對性舉措,并及時反饋家長。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把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納入日常監督范圍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區教育局設立監督舉報電話或網絡平臺,暢通家長反映問題和意見渠道,及時改進相關工作。
5.構建睡眠管理協同機制。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教師應有針對性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加強學業輔導,提出改進策略。
(三)加強手機管理
1.強化管理要求。學校應告知學生及家長,原則上不得將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教學期間中小學生不得使用手機;放學時學校將手機交歸學生。住校中學生、寄宿制學校中學生應有限使用手機。
2.細化管理舉措。學校要制定手機管理工作方案,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線、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系學生的途徑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3.優化教育引導。學校要通過國旗下講話、班團隊會、心理教育等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加強對電子教學設備的管理要求,規范教學過程中對電子設備的使用。
4.形成育人合力。學校要加強教職工培訓。要將手機管理的有關要求告知學生家長,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引導學生不沉迷網絡和游戲,不過度使用影響視力和晚間睡眠。
(四)加強課外讀物管理
1.確保進校園課外讀物質量。區教育局全面把握、監督檢查課外讀物進校園情況,中小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做好課外讀物推薦和管理工作。學校對于課外讀物推薦工作要堅持方向性、全面性、適宜性、多樣性和適度性原則,符合主題鮮明、內容積極、可讀性強、啟智增慧的基本標準;對于各類進校園課外讀物要堅持“凡進必審”“凡薦必審”,建立和完善進校園課外讀物管理機制。對于違反《出版管理條例》有關規定或存在教育部《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中所列舉的十二條情形的課外讀物,一律不予推薦和選用;不得在校園內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等活動銷售課外讀物;禁止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課外讀物,學校不得組織統一購買;不得接受請托、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得違規干預課外讀物推薦。
2.營造校園閱讀的良好氛圍。學校要加大校園圖書館館藏圖書及信息化建設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優化校園閱讀環境,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充分滿足學生課外閱讀需求,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有條件的學校可定期開展名師導讀、讀書沙龍等分享交流活動。
3.規范課外讀物進校園渠道。學校要對照《管理辦法》,嚴格遴選各類捐贈讀物,有效管理各類讀書活動,對進校園各類讀書活動加強審核管理。規范課外讀物推薦環節,進校園課外讀物原則上每學年推薦一次;嚴格按照《管理辦法》規定的初選、評議、確認、備案等環節推薦。建立課外讀物進校園應急機制,定期對推薦圖書開展清理工作,發現問題讀物應及時予以有效處置,消除不良影響。
(五)加強體質管理
1.推進學校體育活動。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保障體育課時,推動體育課程興趣化、多樣化、專項化。全面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小學每天統一安排不少于30分鐘的活動時間,鼓勵探索形成校本化的室內外大課間活動方案;每節課間鼓勵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要對體育家庭作業加強指導,提供優質的鍛煉資源,及時和家長保持溝通。
2.加強體質健康監測。完善體質健康管理評價考核體系,認真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制度和抽測復核制度,要把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納入學校的評價考核體系,學校要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加強中小學生視力狀況監測工作,健全家校溝通機制,及時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和健康體檢結果反饋家長,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3.實施健康生活教育。以學校為主體,調動家庭、學生積極性共同參與,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大課間、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班團隊活動、家校協同聯動等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結合健康知識教育、合理膳食營養、科學運動、心理疏導等干預方式,努力降低本學校學生肥胖率,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連云區教育局
2021年5月14日